簡報設計人談「過濾」的重要,獨立思考讓普通資料變成有用資訊

做接案時,最常被客人問到:「你是如何找資料的?」我回答:「擁有過濾資訊的能力很重要。」;在與友人對談時,最常被稱讚:「你真會找出問題的關鍵」我回答:「因為我很會抓重點。」

身處在 Z 世代,每天面對的是繁雜、大量的資訊,各式各類的資訊、媒體、平台,讓我們有充分的資源,可以看到來自四面八方、世界各地的資訊,擁有獲得多方資訊的管道,不同於過往,資訊被封閉的年代,只能從固定渠道獲得一些訊息,並從中做出選擇。

這是我們的優勢,但近年來資訊的量已經大到不是自身大腦可以吸收的程度了,吸收資訊變得困難,尤其是過濾有幫助的資訊更是一大難題,每分每秒都獲得各式各樣的消息,無法分辨應該看哪些內容、用什麼平台?更不用談吸收後可以輸入,轉化成自己的知識,並透過寫作等方式,完成輸出的動作。

找不到想看的內容,怎麼挑選資料?

過去喜歡看的內容逐漸感到疲乏,一成不變的手法已經沒辦法滿足人的慾望;而短暫快速的資訊,內容卻是如此空洞,無法達到輸入,只剩下部分的快感在維持運作。

當你想回歸根本,過濾資訊時,會發現這是極其困難的,無法專注做一件事、讀完一篇文章,或看一部長達10分鐘以上的影片。無時無刻都被干擾,害怕會錯過重要的訊息,離開手機會焦慮。

當你在查找資訊,想著要吸收那些內容時,看到的是氾濫、重複的資訊,就算換了手法,內容一樣空洞;而當你嘗試找有價值的資訊時,卻發現自己無法消化這些艱深、難懂的知識,漸漸地,你變得只會吸收快速、簡單、不太需要思考的懶人資訊。

而這也導致,我們失去過濾有用資訊能力,因為有人幫你整理好了,所以你選擇去看單一的管道、消息、懶人包來達到快速入門,內容不夠深、不夠周全,只有粗略的介紹、缺少完整的面向。

久而久之,即便資訊再多再豐富,你也只會選擇單一管道,因為懶得挑選;即便內容再有價值、再多乾貨,你也只會選擇簡單、好入門、不需思考的資訊,因為懶得學習;即便資訊再完整、再全面,你也只會選擇簡短、快速的資訊,因為不願花時間、因為無法專注。

不再消化資訊

我們不再消化資訊,而是被資訊追著跑,被各種快、亂、不具事實的資訊灌輸,以後的日子,只剩下這些,沒有經過實證、研究、分析、統整的有用資訊,全是傳言滿天飛。

你必須自己找出不被資訊統治的方法,我們人本該擁有主控權,不該是被有權力、有財力的新聞、廠商、政府、各類懶人包、網紅、甚至是路人甲給誘導的角色。

如果說 KOL 是資訊時代的意見領袖,而你只會吸收這些領袖所說的,那未來我們將失去自我思辨的能力,因為大部分的 KOL 也必須聽從廠商的指令做事,才能擁有業配的收入,或多或少真實的反應會有所掩蓋,這也難免,並無法明定對錯,這只是案例中的一環,這裡要強調的重點是「自我思辨的重要性」。

廠商上頭也會有更上面的人,這些人可能是可以掌控未來的人,如果所有的話語權都是給這些更有錢、有力的人,底層人的心聲也漸漸地不會出現。

我們可能會開始變成這樣:

  1. 盲目跟從,沒有思辨能力
  2. 缺乏資訊過濾的能力,而選擇做個安靜的人
  3. 對是非對錯感到錯亂,不再追求獨立思考能力
  4. 憤世嫉俗,為反對而反對。

如果一昧地相信「他們」所說的都是事實,那你可能會獲得「合群」、「同路人」的標籤,並成為「同溫層」。

「過濾資訊」是讓自己有所選擇

時代的進步、資訊的發達,不該是把人變盲目、缺乏思辨能力,應該是要獲得更多掌控權、更多自我思辨、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
如果你想從這樣的控制裡走出來,需要的是掌握更多資訊,看得更廣、更多,正、反面都看、不要只看單一管道。

同時,要把好的、重複的、都擷取起來,去篩選出正確的資訊;把錯誤的資訊,也一併記錄下來,修改、更正,讓自己記住,

最重要的是輸出,把你所看到、消化的內容輸出出來,寫文章、拍影片、做成音樂…都好,用你擅長的方式,讓這些東西成為你的內容。

選擇輕鬆的路走,就失去培養的機會

過濾資訊的方法,其實跟完成一個完整的學習流程大同小異,都是經過蒐集、過濾到最終的產出。

當然,你可以選擇走輕鬆的路,只看人家整理好的資訊;但是,為什麼我還要鼓勵「消化大量、多元的資訊」,目的就是—訓練「過濾資料」的能力。

如果量不夠大,你就無需過慮資料,當然就可以省略「過濾」這個步驟,可是「過濾」這個能力是需要培養的,當你不斷接觸各種資訊,一次看大量相關議題的資料、報導、及各種媒體管道,你就能分辨何謂「有價值的資訊」、「優質的媒體平台」,進而達成你的目標。

這跟做研究很像,找到一個議題後,深入去調查各種資料,並找出有幫助的資料,統整成內容,最終做成自己的研究報告。

我也是開始接案後,認識各種議題,進而根據一個議題,去進行研究、分析、統整,而產出最後的成果。通常一份報告,需要花費 1/3 的時間蒐集資料、1/3 的時間過濾資料,1/3 的時間完成最終的統整成資訊、並設計產出。

一份完整報告的時間分配
一份完整報告的時間分配

我認為最重要的流程是「過濾」,好的資料會變成有用的資訊,同一個議題可能大家看到的資料都差不多,但是挑出來的重點卻不會一樣,那是因為每個人對重點的理解力不同,如果你能比對手更會過濾資料、找出重點,那你的報告就會比別人更有價值。

結論:從培養過濾能力開始

本篇談這個能力,是希望你能從培養過濾開始學習,不論你是要做報告、與人溝通表達、或是個人學習成長,這份能力都可以幫助你獲得很大的改善。

讓你的內容有重點、資訊有用,才是最主要的核心,這份能力,將會成為「專業」與「一般」的差距,積極培養這個能力,會讓你在工作、學業表現,甚至是人際溝通上不一般。

總之,從「過濾」開始培養是必須的,因為它需要花費大量的學習時間成本,如果你想培養好這份能力,就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,我相信只要讓自己再多看一些、多深入一些,你的了解程度、掌握重點的能力,都會比一般人再好上不少。

若想知道怎麼做成一份完整的報告,等你學會了這份技能,就只剩下技巧上的學習,只要學會統整成圖表或圖示的能力,也稱作「資訊表達」、「資料視覺化」,就能獨當一面完成一份報告。當然,這一樣是重要的能力,改天有機會再談,希望這篇的內容能幫助你獲得一些啟發。

系列文章推薦

系列:簡報教學】
簡報教學系列文章從「資料統整、設計、排版、口語表達」的基礎技巧中,建立一套流程,並用圖表比較給你看,讓你學會自己把資訊簡單化,把複雜的資訊變成圖表,如果你有興趣歡迎閱讀這系列的其他文章學習喔!


喜歡,請鼓勵我!

  • Hi~我是波尼,專注在簡報設計教學領域。也撰寫了許多關於提升簡報技巧、學習軟體應用的文章。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留言!用行動支持我,我就能持續提供更多優質文章。
  • 「創意無價,創作有價」,如果你想支持我創作,可以逛逛我的數位產品(PPT模板工具Notion 模板),這裡有我設計的免費及付費線上資源,希望對你有幫助。
  • 非常感謝你!我們下篇文章見😊
點擊便能為這篇文章進行評等!
[評等總次數: 0,平均評等: 0]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